close

國內調查顯示,有近3成台灣民眾每日使用智慧型手機超過5小時以上,而亞東醫院門診調查更發現,台灣乾眼症患者年齡層有擴大的趨勢,禍首就指向放不下的手機,長時間使用3C產品,又沒有確實眨眼休息,使雙眼乾澀,在不知不覺間罹患了乾眼症。

康寧大學周芸萱等5位同學,參加「2018第32屆日本東京創新天才國際發明展」,以「管路集線器固定夾」作品榮獲金牌,不僅創下該校歷年來國際發明賽最佳成績,也讓台灣的創意教育在國際揚眉吐氣。

「日本東京創新天才發明展」是集結創新發明與教育的展覽盛會,該展覽會場位於東京,是日本人潮最多的區域,由於日本企業家、創投相當重視創新發明品,因此,許多發明經常被技術交易。

康寧大學近年來將推動創意教育作為教學重點工作,為落實「創新、創意、創未來」校訓,今年專任護理臨床指導講師郭裴翎,帶領周芸萱、壽佳璇、高郁晴、蕭佩淇、郭欣宜等5位同學,將創新的概念運用於臨床業務,發明出「管路集線器固定夾」。

發明構思起源於醫院病房點滴管路經常纏繞在一起,不僅造成凌亂,更容易危害病人安全,為解決這個問題,郭裴翎老師帶領5位同學腦力激盪,發明出不占空間又能牢靠穩固的雙面彈力夾固定輸液管路,此一設計可固定於不同厚度床欄或點滴架,讓病房空間更為整齊有序,更提升醫療管路安全。

康寧大學護理科團隊的發明,首先參加國內「中華創新發明競賽」,以優異成績入選台灣代表團,進而赴日本東京參展。今年展覽會共有來自全球12個國家,超過150件作品參賽,康寧大學護理科師生的「管路集線器固定夾」最後獲得評審青睞而勝出獲得金牌佳績。顯示護理教育不僅培養護理師,融入創意教學後,也可以變身為護理發明家。

資策會2017年曾進行「4G行動生活使用行為」調查,結果發現,24歲以下國人使用3C以看影片為主;45歲以上則是以拍照與瀏覽新聞為主,但共同點是使用時間越來越長。

亞東醫院副院長張淑雯表示,過去乾眼症通常好發於60歲以上長者,不過近年門診觀察到,患者年齡層已逐漸擴大,甚至國外還有學齡前孩童患病的極端案例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張淑雯說,門診還看到越來越多長輩也因為沉迷於通訊軟體或手遊,導致罹患乾眼症而就診,長期使用3C產品對眼睛造成的傷害已不容小覷。

康寧大學

乾眼症常見症狀有哪些?包括:眼睛乾澀、疲倦泛紅、有異物感、痛灼熱感、對外界刺激異常敏感。一般來說,導致乾眼症的主因包含水液層淚腺淚液分泌不足、油脂層分泌不足、眨眼次數過少、結膜鬆弛症、免疫系統失調,以及氣喘、糖尿病、甲狀腺功能失調等疾病。

張淑雯強調,初期和輕度患者會有暫時性視力模糊的困擾,至於長期傷害或病症嚴重者,更可能造成角結膜病變,甚至永久性傷害視力。提醒民眾應養成定期就診、檢查雙眼的習慣。

特別是隱形眼鏡族,醫師建議,一年至少要檢查一次,也需留意平日配戴時間。而當雙眼感到不適,更要盡早諮詢專業的醫護人員,而非自行至坊間購買眼藥水點。

民眾也可每日進行「眨眼操123」運動,每天只需花費不到1分鐘時間,就能達到保護眼睛的效果,步驟包含:閉眼2秒、緊閉雙眼2秒、睜眼2秒,每天重複3至5次。康寧大學

arrow
arrow
    文章標籤
    康寧大學 大學 康寧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valfriviljhyr 的頭像
    valfriviljhyr

    valfriviljhyr的部落格

    valfriviljhy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